12月20-22日,第十一屆中國IDC產業年度大典(IDCC2016)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召開。本次大會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計算發展與政策論壇、數據中心聯盟指導,中國IDC產業年度大典組委會主辦,中國IDC圈承辦,并受到諸多媒體的大力支持
12月20-22日,第十一屆中國IDC產業年度大典(IDCC2016)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召開。本次大會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計算發展與政策論壇、數據中心聯盟指導,中國IDC產業年度大典組委會主辦,中國IDC圈承辦,并受到諸多媒體的大力支持。
中國IDC產業年度大典作為國內云計算和數據中心領域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標志性盛會,之前已成功舉辦過十屆,在本屆大會無論是規格還是規模都"更上一層樓",引來現場人員爆滿,影響力全面覆蓋數據中心、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多個領域。
會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技術與標準研究所副所長 何寶宏出席本次大會并為當天的IDC上市企業大會做《數據中心及云計算最新政策和趨勢》主題演講。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技術與標準研究所副所長 何寶宏
以下是演講實錄:
謝謝,很高興再次來到一年一度的IDC年會,這次給我分配的任務是介紹我們國內的云數據中心的政策與標準的相關情況。我先補充一個個人的觀點,如果說四五年前的數據中心更像一個資本密集型更偏建筑和房地產的話,毫無疑問從2012年以后這幾年數據中心越來越變成不僅僅是資本密集型更是技術密集型的行業,原來的技術含量確實不是很多,而這五年來數據中心的技術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真的成了一個融合了多種行業技術的產物,所以它成了一個高科技,五年前不是高科技的話現在肯定是。
我介紹一下相關的技術和進展,分三方面。全球云計算的發展,這是Gartner的數據,大概20%幾的增長速率。相對全球IT產業來說,云在IT產業的比例不到10%,是個位數的量級。
這是全球大概的情況,我們看到亞馬遜的數據2015年是79億美元,去年50%的增速,這里面出現了一個新的現象,第一名的業務收入已經是第二名到第十五名業務收入總和的10倍,在軟件行業贏家通吃的現象在互聯網時代進一步放大,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變化,因為有了不僅是規模效應,出現了網絡效應。
印度大概30%多的增速,中國2015年底云計算在整個IT產業占5%的量級,云才剛開始落地,今年調研的企業主要是比較大的企業,所有注意到的云計算產業2016年未公開的數據顯示他們增幅都超過100%。
全球的IAAS大概是32%的增速,這里面主要是云主機,85%的IAAS都在說云主機,這是非常明顯的數據,這個數據跟中國的現象是基本一致的。PAAS上整體增幅是17%,主要是因為基礎設施架構和中間件這塊比較多,數據庫由產品轉為服務,目前的市場比例非常低,只有3.9%,但是以每年30%的幅度在增長,很明顯數據庫及服務是很明顯的增長,此外還有應用開發、基礎架構等等。
我們看一下全球SAAS市場的情況。大概有CRM、ERP、SNS、網絡會議,這四類非常經典的傳統應用代表65%的SAAS市場,基本上SAA是的東西玩的都這幾類。但是數據內容制作、企業內容管理和商業智能應用的SAAS應用正在急劇上升。經過十年的發展,已經進入了生態競爭的階段,以前單憑工具的競爭,現在越來越多企業的生態尤其是公有云的市場,公有云的市場競爭格局已經初步確定了。生態有四招,自己首先得強大,自己不夠強大的話建生態是很困難的事情,亞馬遜有50多種自己開發的云應用,當然還需要第三方來幫助,不可能自己什么都干,另外要搞合作伙伴,前面是開放APL,下面跟合作伙伴合作,大概有幾千家合作伙伴。還要不停開大會做宣傳。
私有云市場進入了增長的新階段,傳統IT廠家在這方面占有很大的優勢。我們看到私有云市場需要抱團取暖,抱團不能彼此抱著,需要抱公共平臺,開源社區。OpenStack已經在基礎設施領域取得了絕對壓倒式地位。
這是我們信通院對公有云市場的調查,2016年44%的增長幅度,明顯比國外高一些,我們是窄域的云服務調查,不含軟件產品的銷售和硬件產品的銷售,只是指服務類的銷售。
國內可以得出三點基本判斷,第一基礎設施及云服務已經被廣泛認可,大家采購方面已經沒有任何的疑問,而PAAS已經成為中國的創新創業的基礎性平臺?,F在創新創業不再會拉網線買服務器,直接在PAAS上做。中國的SAAS市場很大,70多億人民幣量級,但是缺乏領軍企業,企業數量特別多特別分散,特別像以前軟件的市場,整體利潤率不是很高。
現在是專有云或者私有云的市場規模,2016年大概是345億,增幅是25%的幅度,明顯比公有云大,再次強調是指的服務,而不是軟硬件產品。專有云市場70%的企業采購的時候是軟硬件一體化正確解決方案,他們需要的是端到端的一體化的整體解決方案。70%的企業將企業管理系統或者生產系統承載在專有云上,說明大家涉及到比較敏感需要安全客觀可控的應用的時候,還是希望放在自己的私有云上。為什么會這樣?大家看這樣的判斷。
硬件廠家仍是中國私有云市場的主要服務者,國內設備廠家已經占據半壁江山,企業選擇專有云的首要原因是可控性強,安全性好,公有云不可能完全吞掉私有云的市場,牽扯到可控性、安全性、隱私方面的問題。
大多數企業沒有將和核心業務運行在專有云上,希望運行在專有云,目前傳統的IT系統向云架構的遷移是一個很大的空間或者市場,因為我們還沒有實現這樣,剛剛做了一些邊緣性的嘗試。
行業云正在發展成業內的重點,以前我們做的云十年來是通用的云,各行各業都適用,但我們能清楚看到不同的行業對云的要求是不太一樣的。比如有些行業特別重視彈性,有些特別關心安全水平,比如黨政機關,有些需要運維水平高一點,有的業務的連續性可靠性要求高。不同行業對云的要求還是不太一樣的,所以我們看到最近一兩年來行業云在快速崛起。
全球數據中心正在高速增長,中國還是比全球高,大概17%,云、大數據,下一步包括人工智能、GPU計算等等會成為核心驅動力,全球的IT巨頭正在加速投資,以前說OTT的優勢是沒有網絡,我一直說OTT的優勢是沒有網絡,OTT的劣勢也是沒有網絡,沒有基礎設施。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的一些互聯網巨頭正在紛紛建設數據中心,需要微軟、亞馬遜、谷歌等等。另外一個趨勢是數據中心的集中化或者云化的趨勢非常明顯,全球的數據中心主要是一些電信運營商的機房,他們正在大規模地縮減數據中心的數量,增加數據中心的規模和密度,非常明顯的趨勢是超大規模大規模的數據中心成為發展的潮流。
數據中心未來的發展,計算機的歷史就是數據中心的未來,因為數據中心擔負的職責和我們幾十年來計算機干的活兒是一模一樣的,所以我們計算機干什么數據中心就要干什么,所以開放、標準化、模塊化、軟件定義等等都會成為它未來發展的趨勢。從這個角度看,我們目前的數據中心從IT技術的角度來看還非常落后,它不像一個產品,不像一個服務,還是人工維護的,所以不標準,數據中心的技術發展還有巨大的空間,因為太落后,相對計算機來說。中國的數據中心正在持續增長,這是IDC圈統計的報告,是30%的增速,非常明顯一直在增加。
最后介紹一下相關的標準和政策的情況。國家一直在推動數據中心和云計算發展,去年2015年國務院的云計算發展五號文強調了很多關于推動云計算發展的建議和意見,這個報告主要是我的團隊在后面起草的。這里面涉及到很多數據中心相關的概念,包括數據中心如何布局,中小型數據中心如何部署等等。這里面主要牽扯到符合國家布局一些要求的數據中心可以享受優惠電價或者當地的產業政策的支持,在網絡方面的優先支持等等。2015年5月,中央網信辦發布了《關于加強黨政機關云計算服務網絡安全管理的意見》,關于重要的黨政機關在使用云的時候的四項基本原則,需要進行云安全的審查,這套體系已經建立起來了。
剛才致辭的張處說的牽頭五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數據中心的布局的指導意見,2013年國內圍繞著能源密集的問題,非常大的判斷是我們現在的數據中心基本上圍繞著網絡,哪兒有好的網絡在哪兒建數據中心,很明顯下一波要翻過來,數據中心在哪里網絡建到哪里,如果現在是數據中心圍著網絡布局,下一步毫無疑問網絡要圍著數據中心轉,這也是整體判斷的結果,分了幾類地區,我不詳細一一論述了。
幾年前推出可信云的系列標準,已經被廣泛接受,70多家企業已經遵循相應的規范,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們推出的服務類規范,左邊是服務類。三年前推出服務類,后來我們發現不同的行業對云某些方面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所以推出了三項專項服務,一個是運維,運維目前還有很大的空間或者差距,總體來看我們云服務的運維水平還不夠,差距還比較大,我看這塊的融資還挺火爆的。包括安全的運維、性能的評估等等。私有云的解決方案,與金融最相關的就是云保險制度的建立,我們在一年多以前聯合中國人保推出了關于網絡保險概念,萬一云出了問題不僅僅是技術,我們走保險就可以了,我們搞了一套金融的手段。
這是我們國內的云的統計,我們能看到云主機是絕對的遙遙領先,這是我們測評時候統計的結果。國內市場主要是賣云主機、企業級SAAS、對象存儲、塊存儲、云分發、云數據庫。工信部有關云計算業務的市場準入的制度,今年已經正式開始落地,就是關于云計算的牌照,放在我們的業務分類目錄里對云服務進行檢測的要求,要實現用戶和網站備案,信息安全管理、機房管理、介入資源管理等要求,這是關于牌照準入的要求,主要針對的是面向公眾的公有云服務的。
數據中心的關鍵標準這幾年也在陸陸續續建立,能看到幾個綠色節能方面的比較完善了,云服務商的服務能力的認證,看起來都是數據中心,但更多的像是建筑物,與數據中心沒有太大關系,云服務商的能力參差不齊,我們建立了相應的標準,進行了相應的評估。數據中心的可靠性大家也差別很大,這個標準也已經建立。
我們還在推新型設備,比如天蝎服務器是整個機柜是一個服務器,這是擁有中國自主產權,目前出貨量超過100億人民幣,接近10%的服務器市場占有率,這是中國自主的東西。模塊化數據中心,數據中心正在模塊化,出貨量已經超過5萬個,超過13200個預模塊的出貨量,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我介紹的大概就這么多,我們能看到數據中心未來十年甚至更長時間毫無疑問會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數據中心涉及到的相關技術、產品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以前的技術和產品都不是專門為數據中心設計的,都是拿過來湊合著用的,當數據中心越來越重要的時候我們必須為數據中心重新設計技術和產品,所以毫無疑問未來這個領域充滿著無限的商機。
編輯:admin
聲明:本文內容來源自網絡,文字、圖片等素材版權屬于原作者,平臺轉載素材出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與學習,切勿作為商業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權益,請您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我們尊重版權,也致力于保護版權,站搜網感謝您的分享!